最近數個月里,印度遭遇了罕見的極端高溫,3月和4月部分地區的氣溫甚至達到了122年來的最高水平,其中北部地區的溫度甚至飆升至47攝氏度。
酷熱的天氣迫使印度民眾爭相開啟制冷設備,導致印度電網不堪重負停電,出現一出印度姐妹在婚禮期間突然遭遇停電的嫁錯郎的鬧劇,混亂中倆人與對方的新郎舉行了儀式。
印度《金融快報》報道
雖然錯誤最后得以糾正,但這場鬧劇卻凸顯出印度近期因高溫而面臨的電力不足的困境。其背后恰恰反映出近年全球極端天氣頻繁出現,全球氣候變化顯著,進入2000年以來的全球平均氣溫比20世紀平均水平高出1攝氏度。
2000年后,人類每年遭受極端天氣災難在300-400次之間,包括洪水、風暴、干旱、極端溫度、野火,也就是說全球幾乎平均每天上演一場極端天氣災害!2007年,英國發生200年一遇暴雨;2010年巴基斯坦驚現世紀大洪水,俄羅斯爆發百年大旱;2011年,龍卷風席卷美國造成數百人死亡;2017年,颶風重創北大西洋;2019年美國多城突破零下50度,打破340多項歷史紀錄;澳大利亞多地氣溫接近50℃,打破80年來的紀錄;2021年河南特大洪澇災害;2022年的印度極端氣溫;



自1950年以來,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主要來自于溫室氣體排放等人類活動,其中CO2的影響約占三分之二。因此,全球自1988年就開始著手應對以CO2為主的溫室氣體排放。
2015年12月聯合國巴黎氣候大會所達成的《巴黎協定》的目標是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幅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并為把氣溫升幅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而努力。

2015年,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通過《巴黎協定》
當前,全球主要經濟體都在圍繞1.5-2℃目標規劃雙碳戰略,不斷深化碳定價、碳技術、能源結構調整等重點舉措。目前已經有超過50個國家或地區提出碳中和的目標。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中,能源和電力行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達到37%,交運物流行業緊隨其后,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1%,是碳減排的重點領域。其中公路交通及貨運領域在交通運輸行業二氧化碳排放中所占份額最高。

正是因為物流碳排放對氣候的影響:影響巨大且持續增長,未來全球范圍內的監管環境會不斷加嚴,碳排放成本將更高昂。從我國自2011年開始探索碳交易市場,先后啟動八地碳交易試點;到2021年,“碳達峰”和“碳中和”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現在我國碳市場已成為全球交易規?,F貨最大的碳市場。

在“30·60雙碳”目標下,交通運輸與物流產業綠色、低碳的變革之路正在加速到來。挑戰與機遇并存的“雙碳”時代,企業更需要全面思考、統籌和謀劃。中國交運物流行業在如何應對低碳趨勢所帶來的內外風險和綠色低碳維度上打造新的競爭優勢將成為企業重要課題,其實歷史的風向標早就指向答案:交通工具電氣化、輕量化、智能化。
藝達公司從技術路徑的角度認識到扁線電機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散熱性能好、噪音低等優點,且在規模量產的情況下成本更有優勢。于是在2000年后便將制造難度更大、技術含量更高的扁線電機,定為未來戰略發展目標,并于2013年成功研發出新能源扁線驅動電機。
藝達研制的新一代扁線驅動電機,采用扁線定子技術,槽滿率提升30%以上,峰值功率密度達5.0kW/kg以上,達到并超越國家《節能與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中,對新一代驅動電機的關鍵技術指標要求,藝達的發展可以說是不斷提升技術,追求輕量化,智能化的過程。

“碳中和”目標一方面改變了行業的供需、競爭、政策、客戶、供應商、產業鏈等環境與主體,另一方面也促進行業中的企業轉變發展方式以應對環境變化并實現可持續綠色發展,所以企業做好碳中和社會責任是向高質量轉型新契機。
“雙碳”規劃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指明了方向,藝達將以自身技術賦能社會實現碳中和,探索在碳排放密集行業場景的融合,推動新技術在耗能高環節的應用,發揮技術節能作用。助力新能源產業發展,加速驅動交運物流行業邁向綠色、低碳化的發展之路。